【生命教育】藉繪畫動物認識習性教孩子尊重生命 藝術爸爸夥生態旅遊專家開班拓跨界別藝術體驗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0/07/02 16:54

最後更新: 2020/07/04 21:12

分享:

分享:

其畫室去年開始跟Ivan哥哥合作,引導孩子由藝術中認識動物的特色。(受訪者提供)

孩子有無限創意和好奇心,需要父母孕育。香港創意藝術會會長鄧子健(Dragon Ken)是好學爸爸,早年曾因想引導囡囡閱讀,開始創作兒童插畫書。今年他跟「Ivan哥哥自然會客室」的生態親子旅遊專家Ivan哥哥再度合作共5天的動物繪畫親子班(包一天戶外寫生),讓小朋友透過繪畫認識動物。

Dragon Ken是英國新特蘭大學平面設計系學士,現於長沙灣開設畫室,一對女兒曉嵐和曉悠分別6歲及4歲,當年大女出生後,他常接觸童書,開始用插畫形式,演繹兒童可能喜歡的題材,至今已出版7本兒童插畫書,包括繪畫香港傳統習俗故事和世界文化遺產,參考大量文獻,把世遺的前後狀態呈現。

Ken的愛好也會感染一對囡囡。(受訪者提供)

第一本著作是2016年的《香港老店立體遊》,讓幼兒可以看到迷你版老店用品和裝飾,加深興趣。(受訪者提供)

一人照顧60隻小動物

近年畫室也會跟其他界別人士合作,把新的經驗帶入藝術創作之中。去年跟生態親子旅遊專家Ivan哥哥,創辦動物畫班,讓小朋友可以近距離觀察不同類型的動物。

Ivan哥哥現在照顧的動物量多達60隻,動物種類泛及爬蟲類、哺乳類、節肢類和兩棲類等等,他謂因應課程會選擇一些較溫馴及容易描畫的動物帶來給孩子接觸,例如、牛蛙、蜥蜴、蜘蛛和不同品種的蛇,由他先講解其習性,讓孩子近距離觀察牠們身上的紋理,五官的構造等等,最有趣是小孩子有機會目睹真實動物的生命反應,如蜘蛛吐絲和蜥蝪排便。

Ivan曾帶來不同的蜘蛛給小朋友觀察。(黃建輝攝)

Ivan強調多讓孩子了解動物生活,也是一種生命教育。

有次帶了刺蝟到畫室,隔了一段時間,後來小動物病死,我再帶另一隻刺蝟來,孩子以為是同一隻;那一刻我也會分享,小動物跟人一樣,也會病也會死,只是牠們太細隻,不會說話。我希望他們可以有共鳴,明白每一物種都需要尊重。

談到如何把動物融入藝術,Ken進一步解釋,因來畫動物的學生,是參加開親子生態遊的家長和小朋友,他們不一定對畫畫有興趣,故他會先示範如何畫簡單的輪廓,引導親子們回憶動物特徵,畫出重點,同時放入自己野外遊玩的生活經驗,為牠們創作環境。

Ivan強調多讓孩子了解動物生活,也是一種生命教育。(黃建輝攝)

小朋友畫班每次畫一種小動物。(黃建輝攝)

五感刺激的畫班

小學視藝老師傅太育有兩名分別讀中學及高小的女兒,去年暑假參加完5天動物藝術之旅,已覺大開眼界,隨即請Ivan哥哥為一班家長自組親親動物團,想嘗試在戶外觀察動物及寫生。

去年跟細女畫過蜘蛛、竹節蟲、蛙和蛇等動物,我自己很怕竹節蟲,要慢慢適應;畫蜘蛛時先勾起一家人很多行山的回憶,各人畫一點,有時大家喜歡不同色系,便要磨合;較有趣是Ken沒規定要畫那些背境,我們便憑自己想像,一起畫畫感到很溫馨,而且也觀察到細女喜好。

她謂一般畫畫班是靜態,但這課程是充滿五感體驗。

Ken解釋,因學生不一定對畫畫有興趣,但動物是一個引子,可以吸引他們嘗試畫。(黃建輝攝)

傅太女兒畫的蜘蛛。(受訪者提供)

大女曉嵐和細女曉悠亦會偶然會到爸爸的畫室體驗一些特別活動,然而她們不愛跟爸爸學習畫畫,而愛自由塗鴉,他也鼓勵女兒多玩手工,培養對立體的興趣。

圖書、藝術都是我跟她們溝通的橋樑,但我主張由興趣出發,例如鼓勵孩子塗雅,並不鼓勵她們要畫得似。

她們自幼喜歡小動物,不怕昆蟲,並對表達動物有自己一套想法,例如會把動物的頸畫得好長,帶點超現實。若可以保留住童真的畫法,是愈耐愈好!

去年畫室也舉辦過生態魚缸設計班,他謂曉嵐跟Ivan哥哥透過設計魚缸,自然地明白到生態循環的知識;而父女們在停課期,更開始研究模型車,並相約了其它家長一起玩模型車。

很喜歡陪伴女兒嘗試新事,鼓勵女兒畫自己喜歡的東西,並多玩手工,培養對立體的興趣。

畫室去年開設生態魚缸班,讓親子們一起體驗科學原理。(受訪者提供)

最後Ken補充,因跟Ivan哥哥合作,而學懂了不少香港蛇的故事,故現在構思推出以本土蛇作主題的繪本。他謂沒有畫家以本土蛇作主題,但小朋友應該要認識牠們,他已畫了3分1的畫作,希望有機會出版。

暑期繪畫工作坊:

日期:7/20、7/27、10/8、8/24、30/8(日間戶外寫生)

時間:7PM至9:30PM

收費:每組$1800(5堂)(1位家長及1位小朋友)

地點:Brother Studio

報名:「Ivan哥哥自然會客室」FB

記者︰胡麗珊